|
情系学子 爱洒人间——记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资助教师徐艳书学生资助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石,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不仅减轻了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更传递了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温暖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每一个角落。在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段段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成为了实现教育公平道路上的守护者。她就是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的学生资助教师——徐艳书。 初心如磐,投身教育资助 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徐艳书已经在教育领域默默耕耘了数十载。她深知学生资助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毅然选择了资助管理工作这一岗位,一干就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她始终秉持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的使命与担当。她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学生资助政策,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学生资助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 耐心细致,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在资助工作中,徐艳书展现出了非凡的耐心和细致。面对大量的申请材料,她总是以无比的耐心去对待,仔细核对每一份申请材料,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她深知资助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更关乎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在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她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资助政策,亲自指导填写申请表,面带微笑,从不抱怨。一次,一位年迈的老人因孙子资助问题来访,徐艳书耐心询问,帮助完成申请材料,令老人深受感动。 精准滴灌,聚焦学生需求 为了确保资助对象的精准性,徐艳书制定了详细的学生资助指南,她深入与学生和班主任沟通,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大数据的精准运用,为每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量身定制了资助方案。从系统填报、助学金发放到档案管理,每一步都严谨细致,确保了资助资金能够精准地送达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在此过程中,她始终将保护学生隐私和尊严放在首位,严防个人信息泄露,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 曾有一名2019级低保家庭学生身患重病,面临辍学危机。徐艳书得知情况后,迅速与班主任携手,发起全校师生捐款活动,短时间内筹集善款7万余元,为这名学生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在大家的关爱与支持下,学生奇迹般地康复,并在徐艳书的关怀鼓励下重返校园,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如今,他就读于吉林某大学,每逢节假日,常会发来温馨的问候与祝福,表达对徐老师和全校师生深深的感激之情。在面对2020级一名低保家庭学生无监护人的困境时,徐艳书再次展现出她的智慧与担当。她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得知学生自幼父母离异后父亲又病故,徐艳书和班主任多方联系,终于找到在外省的母亲,经过多次耐心沟通,孩子母亲同意承担起监护责任。如今,这名学生已经顺利考入吉林某职业院校幼师专业,正在满怀希望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坚守原则,确保公平公正 在资助工作中,徐艳书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她深知学生资助资金是重要的民生资金,必须管好、用好。审核学生申请材料时,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当即要求年组及班主任整改。即便面对各种人情关系和利益诱惑,她也始终不为所动,坚持让符合条件的学生受助。她还积极推动信息公开和民主监督,及时宣传资助政策,公示拟资助对象信息,认真处理投诉。徐艳书坚守原则的态度,赢得了同事和广大家长的尊重与支持,确保了资助工作的规范、健康运行。 价值引领,扶困与扶志并重 徐艳书不仅关注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她经常组织开展有声有色的感恩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将资助育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劳动美育教育等各个方面,引导受助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回馈社会,促进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砥砺前行,书写辉煌篇章 多年来,徐艳书在学生资助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她的努力下,许多原本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学生重新获得了希望,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资助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许多曾经接受过资助的学生如今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有的成为了教师、医生,有的投身于公益事业,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贡献力量。这些成就和荣誉都是对徐艳书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和肯定。 面对未来,徐艳书依然保持着对资助工作的热情和执着。她将继续在这条充满爱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书写学生资助工作更加辉煌的篇章。 |